欢迎访问 中国大众音乐协会 !
行业资讯
尽赏中国音乐剧的南腔北调
更新时间: 2018/08/24 点击次数:

  说到第34届中国·哈尔滨之夏音乐会有哪些重头戏,第十三届全国声乐展演暨全国优秀音乐剧展演中,首次举办的全国优秀音乐剧展演无疑是其中之一。《黄四姐》《火花》《牵魂线》《桃花笺》《麦琪的礼物》《情动哈尔滨》等6部从全国各地报送的36部音乐剧中遴选出来的优秀音乐剧相继亮相哈尔滨,近10天的时间里集中上演12场,且特色各具,可谓机会难得,让广大观众尽享视听盛宴的同时,对音乐剧这种艺术形式有了更多了解,也为音乐剧从业者、研究者等提供了交流学习平台以及直观感受中国音乐剧发展现状的契机。

  优秀剧目集体来袭

  看各地文化的音乐剧演绎

  土家乡村音乐剧《黄四姐》带着原生态的泥土气息,立体展现土家族文化。漫瀚调音乐剧《牵魂线》将传统“非遗”漫瀚调与现代音乐剧结合,歌颂改革开放40年乡村新面貌。《火花》讲述革命先驱高君宇关于理想和青春的故事;《桃花笺》取材于有“针神”之称的苏州绣娘沈寿的传奇人生,富有苏州历史文化特色。《麦琪的礼物》根据美国作家欧·亨利同名短篇小说改编,引发对欧亨利式爱情意义的思索。还有充满温情与浪漫色彩的《情动哈尔滨》,演绎跨国情感,极具哈尔滨地域文化特色。

  这几部音乐剧多数立足本地历史文化,用音乐剧来讲中国故事,有的展演剧目还在国内外斩获奖项。据了解,《麦琪的礼物》在第11届大邱国际音乐剧节中荣获“评委会大奖”,《黄四姐》在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中获得剧目银奖和最受观众欢迎十佳剧目奖。这么多优秀的音乐剧汇聚“哈夏”,观众直呼过瘾。观看了《火花》后,观众中一名大学生说:“这么好听好看的音乐剧应该到大学校园中去演出,一定会受到大家的欢迎。”

  中国歌剧研究会主席王祖皆评价,这6部音乐剧可谓各具特色。王祖皆表示,在“哈夏”音乐会期间举办全国优秀音乐剧展演,为中国原创音乐剧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展示平台,是对这些年我国原创音乐剧的一次检验,展示了中国原创音乐剧的一种状况和新的发展特点。此次展演期间开展“一剧一评”很有意义,设立不同的主题,例如,《黄四姐》设立的主题是传承发展民间歌曲、在民间歌舞的基础上,打造乡土音乐剧;《火花》设立的主题是革命历史题材的叙事方式和诗意表达;《牵魂线》设立的主题是利用非遗资源打造现实题材区域音乐剧等,从对剧的点评出发,引申扩展到对中国音乐剧发展的深刻思考。

  不拘泥于形式风格

  中国音乐剧发展天地广阔

  音乐剧综合歌、舞、剧等诸多元素,凭借丰富的舞台呈现越来越受到广大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的青睐。音乐剧在我国经历近四十年的发展,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较为常见,但一些地方的观众接触音乐剧的机会并不多。《歌剧魅影》《猫》《悲惨世界》《妈妈咪呀》等世界经典音乐剧使很多人印象中的音乐剧的气质是“高大上”的,亦或是时尚而富有现代感的。而在此次展演中,《黄四姐》和《牵魂线》两部“乡村”“区域”音乐剧让观众和专家评委看到了中国原创音乐剧也可以是富有乡土气息,质朴而接地气的。

  《牵魂线》的总导演陈二勇说:“我们当地的老百姓喜欢漫瀚调,家里办喜宴、谈恋爱等都要唱漫瀚调。根据我们当地的文化特点,我们创作的时候不拘泥于某种格式,以我们地方的民歌为元素,语言用我们地方的方言,表达方式是我们地方特色的,通俗易懂,老百姓特别喜欢。”陈二勇表示,中国的民间曲调、民族歌舞、民族音乐等具有多元化特性,音乐剧进入中国后会变得更加丰富,唱出来是南腔北调,百花齐放。

  原解放军艺术学院政委乔佩娟表示,这次音乐剧展演给我们一个启示,可以在广泛的地区特别是广大的农村地区开展音乐剧。音乐剧这种艺术形式在我国各个地区开展的前景天地广阔。其形式风格可以不拘泥,可以是时尚现代一点的,也可以是民族民间、地域特色浓郁的。

  从量变到质变

  讲好中国故事找准角度方法

  王祖皆认为,成熟的中国原创音乐剧需要实现现代性与民族性的完美结合。经典民歌“黄四姐”、传统的非遗漫瀚调、苏州历史文化等这些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是如何与音乐剧这样的现代舞台艺术结合的?陈二勇说:“我们一直探索,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其中,让本土音乐剧更加接地气,传得开,留下来。把漫瀚调中表达爱情酸溜溜的感觉,用小吉他来伴奏,这种情感可以让现代人接受,表现悲壮的时候,让它多几个声部,把它的力量感拉强。”《黄四姐》也探索性地融入了“原通唱法”,将原生态和通俗唱法相结合。

  此次音乐剧展演中,专家评价《火花》“相对比较成熟”,“基本按照国外引进的音乐剧模式”,并对其剧本、构思、故事、音舞剧结合等方面给予好评。乔佩娟表示,发展中国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剧,需要学习借鉴世界优秀音乐剧的规律和经验。《火花》的总导演钟浩认为,不是简单地去模仿,而是学习分析他们的创作方法、观念、技术,包括戏剧结构的搭配,音乐的配比,戏跟音乐的结合、讲故事的方式等。学习好的创作概念和方法,讲好自己的故事,让我们的观众能够接受。钟浩表示,不管是表现什么题材,需要找准角度,叙事方式、创作方法很关键。

  钟浩说,好的音乐剧是要有量的堆积的。对待中国音乐剧应该更宽容,看到每一部作品积极探索的一面,在一定量的基础上,业内有所比较,观众有所选择,为音乐剧提供更为广阔的创作空间。

  锻造不落幕的经典加强编剧作曲人才培养

  近年来,国外经典音乐剧的引进和本土化培养了我国的音乐剧观众,也锻炼了演员。在王祖皆看来,成功的音乐戏剧还需要有戏剧、音乐、舞蹈、所有舞台手段集约迸发的精彩场面去打动人心。而打造经典音乐剧唱段,关乎到音乐剧能不能在历史长河中流传下来,比如说经典音乐剧《猫》中有“回忆”,歌剧《白毛女》中有“北风那个吹”等才使音乐剧更加喜闻乐见,深入人心。

  虽然中国原创音乐剧还缺乏像美国百老汇和伦敦西区那样上演二三十年久演不衰、取得高票房的所谓“爆款”,但专业艺术院团、艺术院校、民营剧团、热心音乐剧的人等都在积极进行音乐剧的创作探索。记者了解到,《火花》是山西省歌舞剧院有限公司首次“触电”音乐剧,在此剧前,团里的演员并没有演出音乐剧的经验,《火花》让他们当中很多人爱上了音乐剧表演。剧中“石评梅”的扮演者张楠告诉记者,她是名独唱演员,这部剧是她第一次接触表演。她做了很多功课,练唱段,做基础的小品训练、形体训练,前期准备了大半年的时间,才有了今天舞台上的石评梅,这部戏四年间演出了100多场,作为一个演员能够遇到《火花》这部戏她是幸运的。

  中央戏剧学院原副院长廖向红表示,目前我国的音乐剧表演人才培养初具规模,但中国音乐剧要有长足的进步,音乐剧编剧人才和作曲人才的培养还需要加强,对此戏剧院校虽然有意向,但是系统的培养方式或规律还没有建立起来。此外,我国现在还没有一个真正的音乐剧剧团,所以有时候音乐剧人才不得不流向影视,走向儿童剧、话剧等院团。

  音乐剧表演人才需要通过剧目和舞台来磨练演技,音乐剧也需要打磨提升,常演常新,对剧目发展有所规划。据介绍,《牵魂线》在制作的时候充分考虑到下基层演出,除了剧场版,也有基层演出的舞美简约版。湖北省民族歌舞团团长燕冰告诉记者,《黄四姐》在创作过程中还着意打造了一部70分钟的旅游版本,进行旅游驻场演出,希望可以打造永不落幕的《黄四姐》。

  此次全国优秀音乐剧展演会落幕,但却在更多观众心中洒下了对中国音乐剧未来的美好希冀。漫瀚调音乐剧《牵魂线》。音乐剧《情动哈尔滨》。

  音乐剧《黄四姐》展现浓郁的土家民族风情。

  大型原创音乐剧《火花》在哈上演。

  音乐剧《桃花笺》。

  音乐剧《麦琪的礼物》演出现场。

(来源:东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