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中国大众音乐协会 !
社会新闻
老儿歌魅力依旧 新经典身在何方
更新时间: 2022/06/06 点击次数:

  又到六一儿童节,不少孩子用唱儿歌的方式庆祝自己的节日。打开孩子们的“歌单”会发现,今天传唱甚广的儿歌多是“上了年纪”的作品,很少见到唱得响的儿歌新作,比如,《两只老虎》《小兔子乖乖》创作于100多年前,《小燕子》《让我们荡起双桨》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稍微“年轻”一些的《小螺号》《采蘑菇的小姑娘》《数鸭子》《春天在哪里》诞生至今也有40多年了。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近些年优秀的新创儿歌作品越来越少,经典儿歌创作出现了断档。

  老音乐家离去,儿歌创作人才青黄不接

  儿歌创作低迷跟流行音乐的冲击有很大关系。新中国的流行音乐,20世纪80年代兴起,90年代进一步发展,21世纪以来逐渐成熟。流行音乐的上升轨迹跟儿歌的衰落曲线,在时间上几乎是同步的。

  改革开放后,跟很多领域一样,文化艺术领域也开始打破“供给制”,文化市场逐渐形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受经济利益驱动,很多创作者认为儿歌属于“小儿科”,没有多大的“吸金力”,纷纷投身受众广、传播速度快、收入高的流行音乐创作。

  在电视、互联网、智能手机等媒体的传播下,流行音乐迅速占据孩子们的生活空间,一些流行音乐甚至进入中小学课堂。很多孩子从小听着唱着流行音乐长大,把流行音乐当作自己“天然的玩伴”。在这样的背景下,不要说儿歌新作,就是经典儿歌作品,有时也难敌流行音乐的影响力。所以,今天不少孩子张口就能唱出《听我说谢谢你》《你笑起来真好看》等“网络神曲”,却没听过《卖报歌》《一分钱》等经典儿歌。

  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是儿歌创作人才的断层。以前之所以涌现出那么多脍炙人口的儿歌经典,是因为有一批潜心于儿歌创作的音乐家,如潘振声(代表作《一分钱》《春天在哪里》)、乔羽(代表作《让我们荡起双桨》)、谷建芬(代表作《妈妈的吻》《采蘑菇的小姑娘》)、付林(代表作《小螺号》),他们用童心、爱心、诗心与才华浇灌出一株株“儿歌之花”。随着老一辈优秀儿歌创作者的相继辞世或老去,以及部分音乐制作机构的转型改制,愿意从事儿歌创作和传播的艺术家及发行单位越来越少,而中青年儿童音乐词曲作家暂未成长起来,这些都导致儿歌创作出现低迷和萎缩。

  好的儿歌在于童真童趣,“套路化”“口水歌”不应成为主流

  也有人认为,新儿歌之所以难以唱得响、传得开,是因为今天的孩子选择太多,不像几十年前那样文化生活匮乏,全国的小朋友都“同唱一首歌”。同时,现在社会发展太快,孩子们见多识广,小小年纪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审美,一些“用爷爷的思维写给孙子的歌”,很难获得他们的认可。

  上述分析都有一定道理,但都是客观方面的原因。在笔者看来,作为文艺作品的儿歌,能否唱得响、传得开、留得下,关键在于作品质量。现在一些新创作的儿歌,歌词口号化,旋律套路化,内容空洞,远离孩子们的生活,有些还充满了居高临下的说教,没有任何童真童趣,这样的作品怎能赢得孩子们的喜欢?

  一些在孩子中十分流行的儿歌看似接地气,其实是毫无营养的“口水歌”,甚至还存在物质化的倾向。比如,有一首歌叫《爸爸好》,歌里说爸爸“挣得多,花得少,剩菜剩饭他全包”。爸爸身上有那么多优点可以写,为何偏偏写这些呢?也许这首歌是想从孩子的视角唱爸爸,想写得可爱一点、孩子气一点,但唱出来总让人觉得可气又可笑。

  还有一些儿歌在少年儿童中广泛流行,但价值导向存在问题,所以也不是好儿歌。比如,“上学苦,上学累,上学还得交学费”“考试作弊有绝招,又能偷看又能抄;个个像个韦小宝,捉弄老师有技巧”“日照香炉烤鸭店,鸡鸭鱼肉在眼前;口水流得三千尺,一摸口袋没带钱”,这些儿歌看似好玩,但传递着错误的价值观,如果不及时纠正,可能会对孩子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创作者要沉下心、俯下身,热爱儿童、走近儿童、了解儿童

  儿歌是孩子认识世界的窗口,是促进孩子身心发育的“复合维生素”。我国目前有2亿多儿童,让这些孩子有优秀的儿歌可唱不是“小儿科”。

  “诗言志,歌咏言,声依咏,律和声”,优秀的儿歌作品既要“有意思”,更要“有意义”。现在的孩子深受流行文化影响,创作者不妨将流行音乐的创作手法,移植到儿歌创作中来。具体而言,时尚和流行元素必不可少,要有时代感,要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内容不能大而空,不能说教,要让孩子们在听歌的过程中感觉到快乐。在形式上,要尽可能地丰富曲风,流行音乐、民族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都可以为儿歌所用,还可以把经典老歌改编成时尚的儿童歌曲,甚至还可以创作一些方言类的儿歌。

  要做到上述这些,创作者得真正沉下心、俯下身,热爱儿童、走近儿童、了解儿童。当年,躺在病床上的音乐家王路,望向窗外时,正好有一只燕子飞过,恰巧儿童节临近,他当即伏案写下《小燕子》。这样的经典儿歌需要作者有生活沉淀才能创作出来。我们希望今天的儿歌创作者能够多向前辈学习,主动了解孩子们的想法和话语体系,不要坐在家里凭空创造。

  现在的歌曲创作大都是商业行为,一般有邀约才有创作,而儿童歌曲的商业回报低,儿歌创作可能长期无利可图。因此,要想吸引大量音乐人投入儿歌创作中,需要国家在项目、政策等方面予以支持,否则儿童音乐创作事业难以形成规模,更难实现可持续发展。比如,可以将儿歌创作纳入我国文艺事业发展的蓝图统筹谋划,制定出台儿童音乐中长期规划,明确儿歌创作的目标任务,完善细化配套政策和相关标准,实施儿歌创作“下沉”行动,引导儿歌创作者深入学校、深入儿童进行采风等。此外,还应适当提高儿歌创作的稿酬,同时要加强对原创儿童歌曲的版权保护。

来源:腾讯网 作者:刘靓靓